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本质上不是在找不同

佚名 2024-04-19 20:03

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本质上不是在找不同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观点,东西文明的对话,东西文化的交流,本质上不是在讨论谁对?谁错?谁优?谁劣?而是客观的看待两种文化背景之下,东西方不同哲学流派之间对世界认知上面,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本质上是在找不同,客观的看待相同点和不同点,甚至不需要刻意的求同存异,而是在彼此尊重,彼此认可对方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归纳,既能促使自己更多的了解西学,又可以近一步巩固对传统学问的认知。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明明是西方人的说法,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非要凑这种热闹?这是基于对话和交流的需要,我们需要思考西哲尤其是马哲对哲学流派的认知和评判标准,同时要用这套标准来讨论传统文化进行审视。这是基于统一语境需要,两种哲学共同回答同样的问题,以确保二者说的是同一件事。不然你说你的唯心、唯物,我说我的道德、道理,双方彼此都不能正确的反馈对方的信号,对话就毫无意义了。

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本质上不是在找不同

东西对话的必要是因为中国是世界的一份子,中国传统学问自然是要属于世界学术的一部分,按照“博大精深”这个评价,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中应当占据相当的比重阴阳五行是朴素唯物主义,然而可惜的是世界哲学史讨论中国哲学的内容是极少的,这根我们介绍的少是有直接关系的,一方面是他们获取的信息原料较少,另一方面是语言上的隔阂。从小在汉语言环境下浸泡的中国人对古典中的文言文都不那么得心应手,更何况是刚认识几个汉字的老外呢?

我们着重强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对话的基础,是因为马哲对其他哲学流派进行了系统的划分和评价。他认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有缺陷的,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故而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同时还对唯心主义以及唯心主义的几种形式进行了评价。笔者认为这套针对所有哲学流派进行梳理和评价的理论框架是比较系统的,涉及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有:阴阳二炁生成说,太一生水说,五行相生相克说均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则属于唯心主义学说,但是极少有人会系统的评析老子所说的“道”。

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本质上不是在找不同

按照马克思主义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归纳和总结,笔者认为老子说的“道”应该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不是有些学者说的唯物主义。唯,就是唯一的意思,世界的本源只能是一,不能是二。物,就是客观实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存在。无论是哪一种唯物主义,在这个认知上都是没有分歧的。朴素唯物主义对“物”的定义是具体的某种事物,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太一之中的水阴阳五行是朴素唯物主义,八卦中的天地风雷,都是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相关依据的。形而上学认为“物”是就是构成大千世界的原子,源于近代科学的发展,发现了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是原子,故而认为这就是世界的本质了。马克思这重新定义了物质的概念,物质不比是某一种特指的东西,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就是物质了,一是客观实在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本质上不是在找不同,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二是可以被意识所反映,可以被人类正确的认知。

在唯物主义的观念之下,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传统的哲学虽然不需要跟西哲中的物质产生瓜葛,但是同样需要思考和回答“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老子说是道。道在天地万物之前就已经存在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虽然不能准确地了解到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生成现今世界的,但是可以认为世界是源自老子说的这个道的。评价一种哲学是否属于唯物主义的标准是看这种思想是否认可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是第一性的。

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本质上不是在找不同

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本质上不是在找不同

那么“道”究竟属于物质属性?还是属于精神属性?究竟是老子发现了某种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架构出来的理论?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我们对比“道”和“物质”的具体概念,发现“道”符合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这个特点,也符合可以被主观意识所反映这个特点。故此得出两个结论,道是客观的,道是可以被人所认知的。那么道学就是唯物主义了?不尽然。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讨论这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即世界是一元的。但是老子所的道,除了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性之外,同时还具备“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搏之不可得”的特点,这根列宁所说的“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也就是说“意识反应物质”这个过程是客观的,而“认识道”这个过程是主观。道不能被人直接感知,直接反映,直接认知,而是需要通过人的意识活动。人们感觉不到道的作用,但是在理性的思考之下认为:世间万物应该有一个本质,应该有一个源头,应该共同遵循某种规律,这种“应该存在”的事物,就叫做“道”吧。笔者认为“物质”和“道”本质的区别是,实际存在和应该存在的区别,故此“道”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

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本质上不是在找不同

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本质上不是在找不同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不诚无物”,“心外无物”,“我心即是宇宙”,而客观的唯心主义认为现实的客观世界之外存在一种绝对精神,可以是上帝,可以是神,可以是道,这种存在派生了宇宙同时主宰着宇宙。同时认为这种存在是不可为人类所感知的,人看不到鬼神的存在,但是鬼神却在自然界中发挥着某些作用。如果不认可这种“应该存在的绝对精神”,很多现实问题是没办法解答的。是谁规定了什么时候下雨?应该下多少?唯物主义自然是从物质运动的角度来回答问题,将某些概率上的事情采用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来解释。但是古人认知是有限的,既不能准确的认识雨是怎么来的,又不能客观的解释长旱久涝的问题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本质上不是在找不同,于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这是某一位神的杰作,客观的唯心主义认为这是某种精神支配下的现象。当然了,唯心主义从来不认为自己错了,对错问题也仅仅是唯物主义使用自己的办法和自己的标准来单方面是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故此笔者不建议讨论对错问题,而是避开争议话题来深入讨论彼此之间的异同。

当然了哲学流派是非常多的,谁也不可能全是对的,谁也不可能全是错的。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就是真理的话,这个评价首先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是相对的,是具有条件限制的,是有适用范围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唯物主义者看来是不存在的,即使是被评价为谬误的东西,在特定的条件之下也是真理的一种。唯心主义未必全是错的阴阳五行是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也并非都是对的,采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辩证思维来考虑问题才是对辨证论的运用。故此单纯的评价谁对谁错,谁是谁非是毫无意义的。

从对三种唯物主义形态,两种唯心主义形态特征的分析来看,老子所说的道是近乎上帝的一种存在,并不是纯粹的客观实在,不属于唯物主义思想,而是属于唯心主义思想,根据其不受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的特点,将其归结为具有客观性质的绝对精神,故此暂且将老子道学应该划分到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之中来进行对话交流,在对老子道学和西哲没有颠覆性的认知之前保持这个观点不变。

《老子道德经》的四个基本哲学问题

再读《道德经》:如何理解老子说的“道”?

再读《道德经》:如何理解老子说的“德”?

下一篇: 两汉南北朝,中国的思想被神学笼罩
上一篇: (李向东)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你了解吗?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